什么是生理病害?
指由非生物因子,如營養、水分、溫度、光照、和有毒物質等引起的病害,雖然植物對不利環境條件有一定適應能力,但不利環境條件持續時間過久或超過植物的適應范圍時就會對植物的生理活動造成嚴重干擾和破壞,阻礙植株的正常生長而出現不同病癥,甚至死亡。
黃瓜生理性病害種類較多,下面分類給大家介紹一下,供大家參考交流。
1幼苗戴帽出土

發生原因
種皮干燥或所覆蓋的土太干,致使種皮變干;覆土過薄,土壤擠壓力小。
出苗后過早揭掉覆蓋物或在晴天中午揭膜,致使種皮在脫落前變干。
地溫低,導致出苗時間延長;種子秕瘦,生活力弱等。
2子葉有缺或扭曲出土

發生原因
覆土過厚或覆土過于緊實板結造成的。
3子葉邊緣上卷發白

發生原因
多數由于通風過猛、降溫太快、溫度太低造成的。
4不出苗或出苗不齊

發生原因
苗床溫度低種牙受凍而不出苗。
化肥濃度高,家肥未腐熟或不完全,土壤水分不足;土壤中水分過大,爛芽。
苗床不平或覆土過厚,土壤板結,土壤消毒藥量過大。
5子葉畸形

發生原因
主要是種子質量本身造成的,如種子不成熟,發育不完全等。
6子葉過早干枯脫落

發生原因
由于幼苗或小植株生長衰弱造成的。
7幼苗徒長

發生原因
夜溫高,晝夜溫差小,光照不足,通風不良,水分過大,苗過度擠,氮肥施用過多,磷鉀不足等。
8黃瓜閃苗

發生原因
通風過猛造成的同時與溫度、濕度、光照和苗素質有關。
9黃花苗

發生原因
多為低溫寡照或水分過多、土壤缺氧造成的。
10葉燒苗

發生原因
高溫強光,當土壤干旱,通風不利,棚內相對濕度低于80%,40攝氏度左右高溫時葉片就容易被灼傷。
11生理性萎蔫

發生原因
雨后地面長期積水,或長期進行大水漫灌,使土壤含水量過高,土壤缺氧,造成根部呼吸受阻,而葉片蒸騰量大,植株水分不能滿足蒸騰需要,就會發生萎蔫。
土壤干旱,也會出現生理性萎蔫現象,在土壤氧氣含量很低的情況下,土壤中的微生物會產生有毒物質,使根系中毒,加重病情。
12焦邊葉

發生原因
鹽害:施用礦質元素化肥過多,而有機肥少,使土壤鹽分濃度過高,或鹽堿地干旱時易鹽害。
過速失水:在棚室內高溫高濕情況下,突然放大風,葉片失水過急所致。
藥害:噴布農藥時,藥液濃度偏大,藥液過多,滴留于葉緣造成藥害。受到化學傷害的葉子邊緣一般呈污綠色,干枯后變褐。
13花斑葉

發生原因
主要由于碳水化合物運輸受阻而在葉片中積累所致。葉片老化生理抗性低會加重病情,鈣、硼不足同樣會影響碳水化合物的正常運輸。
14黃綠雜斑葉

發生原因
葉片稍有增厚,葉脈間呈淡黃綠色,缺鉬、磷、硫等,主脈周圍有不規則綠色斑塊,鐵、錳過剩加重缺鉬癥。
15降落傘葉

發生原因
黃瓜缺鈣的一種變相形式。
16金邊葉

發生原因
黃瓜缺鈣的一種變相形式。
17白花葉

發生原因
白化葉致病原因是植株缺鎂。黃瓜植株進入盛瓜期后,對鎂的需求量增加,此時鎂供應不足易產生缺鎂癥。
18葉片皺縮

發生原因
當黃瓜缺硼時葉片會出現皺縮。葉片沿葉脈皺縮,葉脈扭曲,葉片外卷畸形,葉緣不規則褪綠黃化,黃化部位呈線狀。嚴重時生長點附近的葉片萎縮干枯。
19頂端匙形葉

發生原因
黃瓜植株頂端葉片呈匙狀是由于土壤中缺銅所致。黃瓜對銅元素較敏感,一般土壤含銅較豐富,有效銅含量也較高,不易發生缺銅癥。但因土壤中的銅很難移動,粘土和有機質對銅又有較強的吸附作用。因此,在粘土和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上可能發生缺銅癥。
20褐色小斑癥

發生原因
①錳過剩癥引起的葉脈褐變
②低溫多肥引起的生理障礙
③菊苣假單胞病
21禿尖

發生原因
植株上部莖細,葉小而葉柄長,卷須弱。生長點葉芽不能分化而生長點形成“禿尖”。植株不能再生長,常伴有“泡泡葉”,對生產影響很大。
引發禿尖的環境因素主要是低溫,特別是定植后遇到較長時間的低溫。
22花打頂

發生原因
土溫、夜溫偏低,黃瓜根系發育差,活性弱,植株生長點受到抑制。
晝夜溫差大,夜間溫度低,向新生部位(龍頭)輸送營養量少,植株營養生長受抑制,生殖生長超過營養生長。
土壤干旱,肥料過多傷跟,或土壤長期陰濕漚根,鉀肥過多也會造成花打頂。
?;に赜昧坎缓线m,使用過早,都會導致藥害發生。
23化瓜

發生原因
外光照不足,溫度高、光合產物少,營養消耗得多,造成幼瓜營養不足會引起化瓜。
密度過大,早期營養物質分配不勻,果實養分供給不足,或氮肥過量引起植株徒長;在氮肥充足,水量過大,光照不足,植株徒長的情況下,幼瓜營養生長得不到充分的供給,也易化瓜。
激素肥水施用不恰當:用乙烯利處理,使雌花增加,但肥水跟不上,水分不足,過于干旱,不利于黃瓜座果生長。
病蟲害所致:發生霜霉病、病毒病,角斑病也能引起化瓜。
24彎曲瓜

發生原因
光照不足,營養不良,溫度、水分管理不當。高溫、低溫、晝夜溫差過大或過小易發生。此外,幼果被架材及莖蔓遮陰或夾長也易形成曲形瓜。
25尖嘴瓜

發生原因
溫棚內北部光照不足,晝夜溫差小,密度過大,透光不良,瓜條膨大時肥水供應不足。
植株長勢弱,葉片小,黃葉,生長點受抑,根系受到損傷。
植株生長后期表現衰老,或感病蟲危害,或遇連陰天;一個葉節長出多條瓜,長勢弱的易出現尖嘴瓜。
26細腰瓜

發生原因
在溫室后排,白天光照弱,夜間溫度高,晝夜溫差??;鉀素供應不足或植株體內硼元素缺乏。
27大肚瓜

發生原因
瓜條細胞膨大時,溫度高,水分大,根系吸收能力強,澆水過量,不均勻。
28苦味瓜

發生原因
與品種關:一般葉色深綠的品種較葉色淺的品種更容易產生苦味瓜?! ?br/>
土壤干旱、氮肥施用過量:因氮肥過多造成植株徒長,坐瓜不整齊時,在側枝、弱枝上結出的瓜容易出現苦味瓜。
瓜條生長緩慢:低溫寡照特別是連陰天時,黃瓜的根系活動受到損傷或障礙時,吸收的水分和養分少,瓜條生長緩慢,往往在根系和下部瓜中積累更多的苦味素。
高溫引起的苦味瓜:越冬一大茬和冬春茬栽培的黃瓜進入春末高溫期,根系的吸收功能減弱,同化力弱,而夜間溫度又過高,瓜條生長緩慢,在瓜條里積累較多的苦味素,形成苦味瓜。
29瓜佬

發生原因
同一花芽的雌蕊原基和雄蕊原基都得到發育,就形成了兩性花,即完全花。所謂完全花就是一個花朵里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由這樣的花結出的黃瓜,就是瓜佬。
除兩性花結出瓜佬外,生產上還常見在溫室放風不良,或遭受高溫障礙時,同樣也會結出圓球樣的瓜佬。
30漚根

發生原因
連陰天地溫下降,土壤水分含量高,長期密閉不通風,造成根部缺氧,導致根系損傷。
31高溫障礙

發生原因
多發生在保護地早春栽培的黃瓜生長中后期,高溫低濕是發病主要原因。
由于連續陰雨季節過后天氣轉晴,氣溫回升快,光照強,植株中上部葉片,特別是日光棚頂膜,附近的葉片容易發生危害。
在秋延后保護地黃瓜栽培中,由于光照強烈,加上澆水不當,也易造成高溫障礙。
32低溫障礙

發生原因
低溫時,根細胞原生質流動緩慢,細胞滲透壓降低,造成水分供求不平衡,植株受到寒害。
33氨氣危害

發生原因
如果大棚內空氣中氨氣含量達到4.5~5.5ppm時,就會對黃瓜產生危害,出現水浸狀斑點。隨著氨氣濃度的增加,植株葉片繼而褐變枯死。如果不能及時的排除,就有可能造成氨氣毒害。
34二氧化碳氣害

發生原因
當棚室中二氧化硫的濃度達到0.5~10mg/L時,就會對黃瓜造成危害,二氧化硫氣體首先由氣孔進入葉片,然后溶解浸潤到細胞壁的水分中,使葉肉組織失去膨壓而萎蔫,產生水浸狀斑,最后變成白色,在葉片上出現界限分明的點狀或塊狀壞死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