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生態養殖,主要有稻田、慈菇田、荸薺田、茭白田、藕田養殖等模式。這些田中有豐富的天然餌料,同時農作物也是很好的遮陽物,水田深度也符合泥鰍的生長。一般每平方米水面可放養0.2公斤鰍種,養殖半年后可收取0.5公斤成鰍,農作物與鰍兼作兩相宜。
精整田塊
養鰍所選田塊要求水源充足。放鰍前,將田埂加寬夯實,在田塊四圍插上水泥板或塑料板,入泥30厘米,用以防逃。同時在田沿田埂開一條圍溝,田中心開挖縱橫廂溝。圍溝與廂溝相通,溝寬50厘米,深25~30厘米,可將養殖田塊分成均等4小塊,進、排水口用鐵絲網或塑料網攔擋,以防泥鰍逃逸。
施足基肥
泥鰍主要捕食水蚤、水絲蚯蚓、搖蚊幼蟲等,適度施肥,能使餌料生物生長。先將池水放干,暴曬3—4天,再每畝撒米糠130公斤。次日,每畝追施發酵畜肥200~300公斤,再曬4~5天,使其腐爛分解,然后蓄水。
放養苗種
水田播種農作物后應及時放養鰍。選用3厘米左右的鰍種,每畝放養量2萬-2.5萬尾。如有流水環境或有較高飼養管理水平的,可適當多放養一點。
餌料管理
泥鰍屬雜食性魚類,除施肥外,還應投喂蠅蛆、蠶蛹、蚯蚓、螺蚌肉及豆渣;麥麩、米糠、豆餅等動植物性飼料。要做到定質、定時、定罩、,定點。一般,水溫在20度以下;投植物性飼料占70-80%;20度~25度時,動植物飼料各半;25度~30度時,動物性飼料應占60%~70%。泥鰍放種后第—個月應投喂蠶蛹和炒米糠各平的混合飼料,每天下午5時左右一次性投入,投餌量以次日早晨食完略余為度,每次投餌量約占總鰍重的3%-5%,水溫高時,可相應增加投餌量。放養一個月后,每隔15天追施畜糞15公斤/100平方米,同時投喂動植物性餌料;后期最好在集魚坑或廂溝內施肥投餌,以有利于集中起捕。